国产锋线之痛
来源: 24直播网
中超联赛的第二轮比赛,再次让广大球迷领略了国产教练的独特魅力。
天津津门虎队在客场挑战成都蓉城队的比赛中,面对这支从未征服过的对手,上半场就遭遇了不利局面。成都蓉城的队长周定洋因不慎踩踏对手领到了红牌,使得场上形势对成都蓉城更加不利。然而,天津津门虎凭借多打一人之利,以2-1的成绩战胜了成都蓉城,显示出强大的团队实力。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成都蓉城首次面临少打一人局面,但每次却都因未能把握住机会而遗憾败北。
在津门虎的后防线上,观众们发现了一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巴顿。他以锋线出身的背景让人感到熟悉,但出现在后防线上的他却又显得陌生。一听到巴顿的名字,人们可能会误以为他是外援,但实际上,他是地地道道的国产锋线球员。巴顿曾入选国家队,并在世预赛中有过短暂但表现不错的出场记录。
巴顿是一名1995年出生的球员,如今已经踏入三十而立的年纪。他作为锋线球员的实力不容小觑,但为何会转型到踢后卫呢?这似乎成为了国产教练的独有策略。要知道,天津津门虎的主帅正是国产教练于根伟。
于大宝,这位曾经的锋线主力国脚,也经历了从锋线到后卫的转变。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于海、毕津浩等球员身上。将锋线球员改造成后卫,并非国产教练的特色,而是面对外援霸占锋线位置的无奈之举。在中超联赛中,各俱乐部的锋线位置几乎被外援占据,除非球员具备武磊般的实力,否则只能打替补或冷板凳。
像韦世豪、张玉宁这样的国家队球员,在各自的俱乐部也只能担任替补角色,更不用说其他本土锋线球员了。像巴顿这样具有特色的本土锋线球员,在同位置竞争中难以抗衡外援。然而,对于如巴顿般才华横溢的球员来说,长期坐冷板凳无疑是一种浪费。因此,教练们只好考虑将其改位置。因为聪明的球员在适应新位置后,仍能展现出出色的表现。这也是对球员潜力的另一种挖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