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国企交易盛宴,民企生存之道。
作者:孔阳
本文字数:2676字
建议阅读时间:9分钟
在2025年的夏天,CBA转会市场再次经历了重大变革。赵睿加盟北京首钢,张镇麟转会上海久事,这些国家队主力球员的转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具有国企背景的俱乐部。这与此前民企球队一掷千金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国企球队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引援上表现出强势。
资本格局的分化使得CBA似乎正步入一个属于国企的时代。早在2024年夏天,CBA转会市场就已经呈现两极分化态势。而进入2025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国企球队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稳健的运营策略,在转会市场上频频出手,引援力度不断加大。
去年此时,北京、北控、山西等国企背景的球队就在转会市场上频频出手。他们不仅签下了刘传兴等优秀球员,还连续引进多位大牌外援,以提升球队实力。首钢更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成功引进了周琦和陈盈骏等强援,进一步增强了球队的竞争力。
今年夏天,局势依然未有明显的转变。上海队从辽宁队得到张镇麟,青岛队以顶薪合同签下王奕博,北京首钢则引进了赵睿。这些转会交易都显示了国企球队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而与此同时,民企球队则大多通过出售球员回血,以增强财务灵活性。
然而,在这场转会市场的角逐中,民营俱乐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经营困境。与国企俱乐部的大手笔投入和稳健运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篮球俱乐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广东、广厦、新疆等传统民企强队仍在尽力维持竞争力,但在财力上已很难与背靠国有资本的俱乐部正面抗衡。
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而该领域正是许多民营俱乐部母公司的核心业务。一旦地产业务受阻,相关企业对俱乐部的资金支持便大幅缩减,甚至彻底中断。这使得民营俱乐部的生存状态岌岌可危。
另一方面,CBA公司每年向各俱乐部发放的分红虽然相对可观,但能覆盖的基本运营支出有限。对于希望在球员市场上有所作为、持续提升竞争力的球队而言,这些资金还远远不够。因此,民营俱乐部必须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俱乐部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与策略。它们必须放弃以往盲目攀比、高价引援的军备竞赛思维,转向更精细、更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其中,深耕青训、打造人才梯队并实现价值转化是关键之一。与其斥巨资追逐成名球星,不如投资未来,建立一套成熟的年轻球员培养、使用和变现体系。
将青训提升至战略核心高度,是民营俱乐部走向可持续的关键。民营俱乐部应加大投入建设各年龄梯队,引入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数据系统,并敢于在联赛中给予年轻人实战机会。当一批潜力新星在俱乐部体系中成长起来后,他们不仅能给球队注入活力、提升战斗力,更将成为俱乐部最宝贵的资产。通过培养成才并适时通过球员交易获取可观转会费,民营俱乐部可以形成健康的资金循环支撑长期运营。
同时在外援策略上民营俱乐部也需要精打细算展现出卓越的辨识力和运营能力。选择外援不应再唯名气论而是应更加注重其技术特点是否与球队战术体系兼容、是否具备职业精神以及是否具备潜在的交易价值。一个性价比高、即插即用的外援能有效帮助球队稳住战绩保证联赛排名下限维持球市热度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外援本身就是一种优质资产可为俱乐部开辟一条重要的财务来源。
广州龙狮俱乐部已成为民营球队中的成功范例他们不过度追求短期成绩而是将资源倾斜于青年才俊的培养并屡屡有惊艳的外援操作他们既能依靠团队力量和实用型外援维持竞争力也通过出售成长起来的球员回收资金持续运营展现了出色的生存智慧。他们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理性运营和长远规划的框架下民营俱乐部完全可以在强者环伺的联赛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总之当前民营俱乐部需要突围求生必须要有智慧与规划这样才能在新的经济形态中寻找生存与发展之路。
上一篇
女篮国手点赞,石狮篮球实力显露!
下一篇
段立谦转会吉林东北虎篮球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