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A造犯规,责任在联盟?
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道德球员”。所谓“道德球员”,指的是那些在球场上不偏重于利用造犯规战术来得分的人。亚历山大在NBA中并非唯一一位在比赛中展现这种“不道德”技巧的球员,布伦森也是其中一员,但亚历山大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本赛季,只有内线巨星扬尼斯-阿德托昆博的罚球次数超过了他,但亚历山大凭借其出色的造罚球能力,极有可能成为本赛季的MVP。
我们应当明白,造犯规是一种战术策略,也是球员的一项技能。球员们必须深入理解比赛规则、敏锐洞察裁判对规则的执行方式,然后基于这些理解做出决策。这是他们在比赛中创造价值的方式之一。亚历山大的任务是帮助雷霆队赢得比赛,在这方面他做得非常出色。他的职责并非在于维护所谓的“道德”或追求娱乐性,而是全力以赴为球队取得胜利。然而,创造一个激励他这样做的良好竞技环境,是NBA的职责所在。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亚历山大是否造犯规,而在于这种策略是否奏效。联盟需要负责确保现有规则的正确执行,并修补那些容易被球员利用的规则漏洞。在西部决赛的第一场比赛中,尽管雷霆队的防守表现非常出色,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却是亚历山大如何“逃脱”处罚。
回顾过去,像哈登和特雷-杨这样的造犯规大师,他们的行为也曾引发联盟的关注和规则调整。在2021-22赛季前,NBA对进攻球员在持球时的“明显、突然或异常的非篮球动作以制造犯规”的判罚进行了新的解释性改变。对此,我们可以问:亚历山大在某些情况下的动作是否属于此类非篮球动作?
正是像亚历山大这样的球员的行为促使了规则的改变:他在场上灵巧地引导戈贝尔起跳后与对手身体接触,以获取罚球机会。即便这是他在球场上的一个正确决策——因为他相信裁判会作出判罚——这也凸显了一个问题:当一项规则在几年后仍被球员们所利用时,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至于假摔问题,NBA曾在2023-24赛季之前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年的试验性技术犯规来惩罚假摔行为。此后联盟决定将这一规则永久化。尽管假摔本身难以回放审查,但如果通过挑战触发了回放,裁判有权判罚假摔。那么在某次进攻中,亚历山大-沃克——SGA的表哥——在突破过程中被判犯规后倒地。经过回放确认没有非法接触的情况下,这究竟是不是一次假摔?
NBA在遏制假摔方面的努力似乎收效甚微。一些擅长假摔的球员似乎更加肆无忌惮地利用这一规则漏洞。亚历山大的假摔战术不仅让对手吃瘪,也让裁判陷入两难境地。他利用非持球手推人后顺势倒地博取哨子,这样的行为屡见不鲜。
从战略角度看,亚历山大的做法无可厚非。他为何不去迫使对手最好的外线防守者离场?为何不抓住机会去罚球线?他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帮助球队获胜。因此,我们不应该责怪球员的个人行为。要怪就怪整个比赛的机制和规则漏洞的存在。
与此同时,NBA正面临一个有趣且矛盾的问题:球队故意输球以追求更好的选秀位次。虽然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但当球队认为赢球无望且存在输球奖励机制时他们就会选择摆烂输球。在不大幅改变选秀结构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只要存在犯规和罚球机制这种东西在球场存在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想办法去利用它们找规则漏洞甚至是制造规则漏洞以谋取自身利益这就仿佛是一场猫鼠游戏当一种造犯规方法被禁止就会有新的方法出现就像特雷-杨和亚历山大一样他们都在不断探索新的造犯规技巧因此联盟需要不断更新规则来应对这种变化。
尽管亚历山大的任务是帮助球队赢得比赛但NBA的真正目标是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比赛而不仅仅是胜利与失败的问题球迷显然不喜欢看满场飞人为了罚球而制造冲突和摩擦的情况出现而应该去追求一个平衡点找到既尊重比赛规则又能为观众带来观赏性的方法让球迷体验到激情和兴奋而不是无聊和不满因此联盟需要不断调整规则和策略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同时也要尊重球员们的努力和智慧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他们因为最终的目标是让比赛变得更好看更有趣更吸引人去关注和参与其中只有这样NBA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赛事让球迷们真正喜欢并愿意参与其中享受